武穴药王庙的传说
武穴药王庙药典上记载:相传药王神灵显圣,云游天下,化为人体,四海行医,解冤救难,起死回生,在广济陶塘寄迹,人们询其姓名,他自称姓孙,住广济陶塘。故邑人在五虎山为其建寺,号称仁寿寺,又称药王庙。始建于千百年以前,堪称古迹。
武穴药王庙为何称仁寿寺呢,庙里没有记载,村里老人也说不清其来历,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或许能作为寺名的注解。相传陇西城南有一峻峰,苍松拔地,翠柏指天,奇花满山,异草遍地,孙思邈率五名弟子在此结庐,边采撷药草,边为百姓治病。三年后,孙思邈及弟子离开陇西,行医他乡。经他诊治过的患者,不仅病愈,而且长寿。淳朴敦厚的陇西人感念他的功德,便将他结庐的地方称为仁寿山。仁寿寺或许是借其故事,以取药王施仁德使百姓长寿之意。
仁寿寺始建于何时,现已无法考证。寺庙建在罗汉山脚下一处宽敞平坦的莲花地上,坐南朝北,左右前方两座虎山侍卫,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纵目远望,湖畈平畴,良田千顷,一条河流蜿蜒穿过,即使是俗眼凡胎也能感觉到这是经过甄选的风水宝地。古寺由前殿、后殿、配殿及天井组成,后殿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神像,香客须通过前殿和天井方能到后殿祈拜,配殿为僧人活动场所。整个大殿为穿斗混合式梁架砖木结构,翘檐穹顶,白墙灰瓦,拱形券门,券顶有精美的降龙云图腾和吉祥马图腾等浮雕图案,雕刻手法细腻,技艺精湛,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古寺。
解放后,仁寿寺改成了村里的初级小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民自觉自愿捐资捐款,在古寺原址上重建药王殿。新建的药王殿未仿古寺,而是依佛庙建筑风格而建,殿宇气势宏伟,阔大庄严,殿内中间供奉着孙思邈的彩色塑像,像高3米,身着黄袍服,头戴道巾,面方目朗,神态和蔼可亲,左手擎龙,右脚踏虎,高高站立于神龛中,为祈求者送福送平安。
许多朝圣者目睹孙思邈神像,却不解药王擎龙踏虎为何意。相传孙思邈在山上采集药草,突然,狂风骤起,暴雨倾盆,孙思邈抬头看天,口中念道:病龙行雨,即刻便停。果然,话落雨住。此时,奉玉帝之命带病行云降雨的龙君,在空中听到孙思邈的话,好生奇怪,想这郎中知我有病,不是神仙便是神医。想到自己近来龙体渐渐消瘦,浑身乏力,穷尽所能,终不见好。于是,化变为人,求孙思邈看病。孙思邈诊脉后,发现是一只飞天蜈蚣钻入龙鳞吸血。他便对龙君说:若想治病,请现原形。龙君吃惊药王的法眼,便乖乖到后山现出青龙原形。孙思邈飞去一根银针,蜈蚣即刻从龙身上滚出。从此,龙君为感恩神医,决意一生跟随药王孙思邈。再说那虎,传说有一只神虎吃了一个女子,那女子头上的金钗卡住了虎的喉咙,虎疼痛难忍,乞求药王孙思邈解救。孙思邈怒骂孽畜,何以作恶伤人,此乃罪有应得。虎眼中流泪,目有悔意,孙思邈见此便动了恻隐之心。他扳开虎口,用木棒顶住虎的上下颌骨,用钳子将金钗取出。虎自然是感激不已,并誓与龙君一起相随服侍神医药王孙思邈一生一世。这便是药王擎龙踏虎故事的来历。
现在为药王庙捐善款的香客渐多,村人近年又在药王殿旁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阿弥陀佛神像。在罗汉山半山腰传说孙思邈采药避雨之地,也是药王最早寄迹处,正在修建一座药王祖殿。据庙里师傅说,该殿投资近百万,资金全由香客自愿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