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笔下的雪
雪本是自然的普通现象,可经诗人之笔入诗,便有了别样的气质和生命。在古诗词里与雪邂逅,让漫长清冷的冬天充满了诗情画意,也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宋朝诗人张元的《雪》语出惊人,想象力丰富:“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虽然在这四句诗里只字没有一个“雪”字,但诗人却借助于神话的浪漫色彩,奇思妙想,把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被天兵天将杀败的三百万玉龙身上脱落的败鳞残甲,让人不禁有种神驰天外,气势恢弘的感慨。可见诗人是那样的性情豪放,胸怀坦荡。
若论意境,元朝诗人叶颗的《鹭立寒江》,简直是一帧美不可方物的国画。诗云:“青苔白石鱼鳞腥,尽日独蜷寒雨汀。疑是睛江沙上雪,黄昏一点不分明。”一只白鹭一脚站立,一脚拳曲,独立在寒汀上,是嗅到了青苔白石中的鱼腥味呢?还是等待游鱼出现呢?它一动不动,在苍茫的暮色中如同沙滩上的一堆白雪。小诗如画,三言两语勾勒出鹭立寒江的风姿和神韵,又以它况喻沙滩上一堆白雪。白雪的莹洁与乎白鹭的抗寒风的精神,岂止是形似而已。这种景致,只能往梦中寻了。
“飘洒千里雪,倏忽度龙沙。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这是梁朝裴子野的《吟雪诗》,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寥寥数语便将寒风中雪花翻飞阴云滚滚的情景描绘得如同亲见,而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则借景生情,对那些在寒冬时节却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游子们,寄予了些许的同情与祝愿,抒发了诗人的忧患意识与悲悯的情怀。
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更引人注目:“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一首写早春飞雪的诗。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诗人以白雪比作春花,把春花寄情于雪,赋予雪花以灵性,所以白雪“故穿庭树”来飞报春的到来。在诗人眼中,雪已不是严冬的化身,俨然是春天的使者。此诗构思新巧,独具风采,于常景中翻出新意,是一篇独具匠心,别开生面的佳作。
诗人李白喜欢遍游名山大川,在他的笔下既有“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的冬色美景,也有“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的气势磅礴,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又是何其壮观。诗人高骈的雪却是最有闲情逸致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诗人闲坐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青青的竹枝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这种闲看庭前雪飘雪落的情景,真的是好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