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新年
农家人喜欢串门,走进邻家客厅,最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墙上的新年。
可不是么,墙上泛黄的山水画不见了,被虫蛀成千疮百孔的挂图不见了,缺了角的年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年画、崭新的中堂、崭新的挂历,贴满了整面墙。人靠衣妆,墙靠画妆,崭新的年画贴上墙,屋子里顿时蓬荜生辉。
年画是农家新年里奢侈的装潢。腊月里,集镇上摆出不少卖年画的摊子。摊主将不同主题、不同图案的年画用木夹吊挂在拉线上,就成了显目的招牌。庄稼人赶集,看中了哪一张,谈好价,付过钱,便将年画卷成圆筒,外面裹上废纸,用线绳扎紧,放进竹篮里,或吊在扁担上。买回来的新年画,总被孩子偷偷展开,瞧一瞧栩栩如生的图案,闻一闻散发着油墨味的清香,便盼着新年早一天到来。
贴年画选择在大年三十。先将墙上的旧年画揭下来,用图钉将新年画钉上墙。一般将大幅面的山水画贴在堂屋正中间:一人在凳子上按图钉,另一人后退到大门边,看是不是缝中,有没有贴正。排好了正中位置,其余的年画就围着它对称排列。
挂中堂的,通常是庄子里的大户人家。中堂差不多有一扇门板那么大,上下带轴,两边配上同样带轴的对联,挂在堂屋正墙,显得气派。中堂的图案通常是山水画,或是松鹤延年图,或是喜鹊登梅、丹凤朝阳彩绘。孩子们对中堂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中堂两边的年画,尤其是一幅多图、如连环画配有文字说明的年画,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一张图就是一部电影。孩子们最喜欢看的,是革命历史题材和武打电影的年画,如《江姐》《智取威虎山》《红旗渠》《上甘岭》《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等。去邻居家,在亲戚家,见到这类年画,便端条板凳,跪上去,趴在墙上,摸着画面,一张图挨着一张图仔细看,看完了图画,就读配图文字,一直读到年画右下方的版权说明、定价、印制日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农家有孩子在学校读书的,墙上往往多了一项内容:奖状。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单科或综合考试成绩排上前几名,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都能获得一纸奖状。奖状通常贴在中堂的左右两侧下方,一旦贴上,便不再更换,只有添加或移位。奖状是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一种证明,在农家人眼里,它是最值得骄傲的年画。
后来,农家的土坯房换成小洋楼,水泥白粉墙替代了泥土墙,白净的墙壁,再也不用年画去装潢,若张贴年画,反而弄脏或弄坏了墙面。堂屋的后墙上,挂起带时钟的牌匾,或是用相框装裱的油画,经年不换。而更多的人家,则什么也不挂,一面白墙显得素雅而简约。走进农家新楼,看不到墙上的年画,也就感受不到岁月的更替。
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年画,曾经带给我们无限欢乐和喜庆的年画,如一面旗帜,在岁月的深处猎猎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