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催耕
每年暮春时节,就会从屋前的树丛中传来“布谷—布谷—布谷”的叫声,农人们听到这婉转悠扬、清脆嘹亮的布谷鸟的叫声,就知道该开犁播种了。
布谷鸟也叫杜鹃、子规或杜宇,相传是古代蜀王失去王位所化,身体黑灰色,尾巴上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橫纹,是一种专吃毛毛虫的益鸟。据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在民间,布谷鸟有很多凄美的传说故事,令人们津津乐道,但更多的诗文都将它与农事联系在一起。宋代的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陆游也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诗中催耕的布谷鸟,即杜鹃鸟。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更为人所熟知:“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布谷鸟不是以形体成为象征的,而是以它的叫声。布谷鸟鸣叫时很专注,而且节令性很强,芒种前后,麦收季节,几乎昼夜都能听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点凄凉的叫声,叫声特点是四声一度——“布谷布谷,布谷布谷”,不同地域的农民兄弟会把它译成“快黄快熟,快黄快熟”,“快快播谷!快快播谷!”和“播谷播谷!播谷播谷!”常言说,人心动,鸟心知。布谷鸟大概也读懂了农人们的兴奋,它在告诉人们,小麦成熟了,可以收麦播种了。古代文人早就留有“布谷声声催春种”,“布谷布谷解劝耕”的佳句,这个时节是农民最忙最辛苦的时候,也是他们最舒心的时候,因为他们听到布谷鸟的鸣叫,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布谷鸟啼熟了小麦的阵阵清香,也啼出了人们播种后的希望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