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荔枝初破颜
“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这是诗人鲍防写荔枝的诗,诗中透露五月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没错,自荔枝四五月“初破颜”上市以来,我隔三差五地买回一袋袋荔枝品尝,那味道真是美。
荔枝形质兼美,无愧于“百果之王”的雅号,那心形的绛色外壳如贵妃羞容渐赤。剥开皮,果肉晶莹白润,如三五之月华,如嫦娥之霓裳,望之令人不免作蟾宫之思,于是迫不及待地送其入口,凝如冰精,咬一口,暑气顿消,舌一搅,甜香四溢,入于肠胃,入于四肢,入于眼神,入于思维,浸漫一切。
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荔枝:“如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
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最好是在晨露之时进入荔林,引手伸摘,浸以冷泉,则壳脆肉寒,色香味俱佳。嚼之消如绛雪,甘若醍醐,沁心入脾,何其快哉!
美食家说,荔枝须慢慢品尝,要先小咬一口,然后以唇吻按于果肉之上,尽情感觉其柔,其冰润。荔枝真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种尤物呢,即便是少女的肌肤也不及它的柔绵,热恋情人的山盟海誓也不及它的甜润。世间尤物所在多多,舍此尚有何物能引人作如此非非之思呢?
啖荔不可无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荔枝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江乡六月火云飞,万颗累累落翠微。甘露夜浮赖玉瓮,流霞朝染紫罗衣。”此诗是明朝诗人谢杰的《忆荔枝诗》,啖荔时不吟之何以想象出“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着天”的荔乡丰收美景呢?林宾王的《荔枝赋》中同样有妙句:“于徒拊兮肌不留,光可鉴兮容无匹;惊回雪之异姿兮,叹凝晶之妙质;同明月之三五兮,拟双星于二七;俨置身夫冰壶兮,迥纤尘之莫及。”读之可感知荔肉之润泽、荔味之甘美。有关荔枝的典故也非常多,如汉武帝之筑扶荔宫,唐明皇之“一骑红尘妃子笑”,蔡君谟之首创《荔枝谱》,郁达夫之“怡山啖荔枝”,郭沫若之“荔城题荔诗”之类,这些典故可大大增加我们的啖荔雅趣,岂不乐哉!
俗话说:“一粒荔枝三把火。”照字理解,啖十粒荔枝则生三十把火,啖一百粒荔枝则生三百把火。但曾有人日啖一二千颗却无事,原来,饮蜜浆或以荔壳浸水饮之可以解荔热。于是每次大饱口福之余,即饮蜜水或凉茶,一直相安无事,得以尽情享受荔枝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