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教师读后感
最牛教师读后感范文一
教学经验获得的最快以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长处,让自己有更大快的进步,而《最牛的教师》这本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见解与思路。它给我们列举的许多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不再为单一的理论而感到枯燥与无从下手。
这里有身为校长而继续不停研究学问的陈垣老师,他的学习精神与不断的反思值得我们学习;有不仅在生活和文学方面幽默的大师,同时也是一位讲台上的幽默大师的林语堂老师,他的课,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雅致隽永的佳话;有能让一个被众多老师拒绝、家长放弃、自己堕落沉沦、成绩全部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的高考战神王金战老师……有太多的教师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细细推敲最后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来。
以前了解最多的是魏书生,而这本书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中的军事家万玮,和以爱心和民主着称的李镇西。读完了,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浏览了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万玮的博客、帖子。
以前在中学就读过万玮的《班主任兵法》,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使我很受启发。读着读着,经常感叹,这个方法好,当时我怎么没想到,那个我也做过,我怎么不写下来呢?所以我在想:我们有很多老师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教学中,有很多好方法,何尝不能写下来,何尝不能相互学习呢?如果作者不把他的经历经验反思成文的话,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那么多好主意。所以,做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经常写反思日记,写博客,总结不足与成功之处,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李镇西的博士导师是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养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的学生。他的“做最好的自己”触动了我的心弦。李镇西老师说“最好”就是“更好” “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强调是自己比自己--“昨天的自己的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通过过读书我发现他也是这么做的,更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
李镇西老师最吸引我,让我印象的是《走出教育误区》这一章,读着任安妮、王红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紧,这一件件“小事”让我明白,教育无“小事”,所谓的“小事”,只是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在他们的心中,对老师非常地信任、非常地依赖。老师更是神圣无比的,不允许有丝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的“理解学生”,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孩子的心去理解孩子的心。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更是让我深深折服。并且让我知道了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
我认为,爱学生,思想上的关心是最紧要的关心。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心弦,就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外在表现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育学生时,应努力寻找学生的共同点,从而获得共同的语言。“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这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坚信学生是可以被教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教。在平时,教师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方式有别,效果千差万别。其次是生活上的关心。我们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校时,还不免有头疼脑热,在常人看来的一些小事,却是他们的大事、难事。作为班主任,就要把关心学生的“饱暖小事”挂在心上,常跟他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争取让他们无学习的后顾之忧。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日子里都有快乐的时候,不快乐的时候,有顺心的日子,也有不顺心的日子,如果我们能及时帮助一把,学生就会心存感激与幸福,主观上会更努力表现。试想一下,当学生对老师心存爱戴时,你这个班主任难道还会不成功吗?
读这本说书,看看教育大师们的故事,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最后,以一段话作为结尾:一扇门,你推不开的时候,可以尝试拉一下!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其中的道理只有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思量。
最牛教师读后感范文二
作为教师,我们很多的时候,都是在忙碌地进行着教育教学工作,而真正去进行思考和提高自己教育思想的时间不多。读一些教育书籍,更新思想,才能找到教育灵魂的归宿,教育思想的着落点!
这个暑假,我读了赵国忠主编《最牛的教师》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教育见解与思路。它给我列举的许多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不再为单一的教育理论而感到枯燥与无从下手。通过这本书,让我感到境界、个性与执着成就了“牛气”之教师。 按照主编赵国忠的观点,“牛”就是魅力,“内涵其品格、修养、学识、才能以及自身的情感,外显其行为个性和教育教学风格”。
第一,“牛气”源于境界。从陈垣的“循循然善诱”、林语堂的幽默到魏书生的“教学民主”、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从艾斯奎斯的教室奇迹、菲利普·比格勒的“活的教学”到袁腾飞的“史上最牛”、郭初阳的特立独行等,他们以自己的“牛气”给教学注入了活力,让课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以对教育的热爱为圆心,以一点一滴的、永不停息的探索为半径画了一个圆。李吉林老师从情境教学走向情境教育,进而走向情境课程,这个圆就画得完美,画得很有境界。
第二, “牛气”源于执着。教师以教育教学为根本职责,既是以师之人格育生之人格,便不可有半点匠气,不可无鲜活之个性。所谓个性,是对教育事业的痴、醉,是对教育一线的永恒坚守,是对教育尊严的执着扞卫。孙维刚老师癌细胞扩散却不顾劝阻依然坚持登上讲台,弥留之际喊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班里最淘气的男孩的名字;梁启超因身体原因被医生强令停止一切演讲着述,可他竟仍于晚上到法政学校授课;刘文典站在正义的立场维护闹学潮的学生,当面顶撞蒋介石,斥责其为“新军阀”。这些最牛的教师,无论是中学教师、大学教授还是大学校长,无不展现了个性的境界。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教师而言,人格是最高的境界。教师有境界,学生的人格能不健全吗?
第三,“牛气”源于个性。最牛的教师总有天才般的想象力和扎实的行动力。面对犯错误的孩子,马卡连柯用“无言”的方式实施了最成功的教育;霍懋征老师用“举左手举右手”的约定使成绩最差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用抓住儿童心理、发现闪光点的高招把全校出了名的“淘气鬼”最终转化成了合格的少先队员;在万玮老师心中,班级管理与“兵法”有关,他在“敌我对峙”中找到了师生和谐的出口,领悟了教育之道;光明天使安妮·莎莉文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把一个心智未开、蒙昧无知、任性撒野的小女孩儿培养成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教育工作要追求创新,最牛的教师总会运用自己的智慧为教好一个孩子、管好一个班级、办好一个学校而殚精竭虑,在教育的大花园里培育出一朵又一朵奇葩。
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中,学生不注意听讲,不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常会对此心生怨恨甚至大为光火。可回头想想,我们的课是否能吸引学生?学生爱听吗?我们是否关注学生、注重“生成”?我们的引导得法吗?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读完这本书,看看教育大师们的故事,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读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我们真的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
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