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读后感
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一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长篇小说之一。它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等,作者曹雪芹。作品通过四大家族家务事、儿女情的描写,向世人展示了封建礼仪及等级制度,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不平等关系,这都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真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好书。
在《红楼梦》中,作者写了近一千个人物,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称为“女曹操”、“胭脂虎”的王熙凤。
王熙凤的出场真让人难以忘记。她浑身珠光宝气,作者形容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还说她“恍若神妃仙子”等,虽然她是一个大美人,但由于小时侯是当男孩子教养的所以性格豪放,毫不拘束,可她也有细腻之处,能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她善于管理,对下人非常严格,讨得贾母喜欢。
别看王熙凤貌赛天仙,她可是真正的面艳心狠,对待下人是心狠手辣,绝不留情。在秦可卿刚刚去世不久,她被请到宁国府来料理家事。她刚去,就把宁国府管理得井井有条。一次,有一人迟到了一会,凤姐不念脸面,让人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还扣了一个月的银子,那人明明挨了打,还得近来叩谢,凤姐说,以后再迟了翻倍挨打。大伙知道了凤姐的厉害,个个都服服帖帖的。
不仅如此,她还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得了三千两银子;设相思局、害死了贾瑞。王熙凤就是这样罪恶累累,但人们却不得不承认她的聪明才智,贾府上上下下近千人,能被她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这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是恶人终有恶报,这位女霸王的下场是很悲哀的。这一切都是她自取灭亡。
《红楼梦》里还有学多故事值得我们读,还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感悟,建议大家读一读。
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二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泣,千里东风一望遥。”“[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在那样一个千顺从,万顺从的时候,只有她敢于去抗争,敢于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敢于同命运、同邪恶斗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而她“分骨肉”的无奈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了。
在《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黛玉葬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黛玉的个性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毛泽东说“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中国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对中国影响之大。
我所看的《红楼梦》,不仅仅是120回的通行本,还有周汝昌校汇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个版本。我没有看高鹗的续书,因为我总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那样子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还原一个我认为真实的情节而不受高鹗的影响。
《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