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范文一
想象一个15岁的离家出走的少年会有怎样的故事。一个不识字的老伯影子只有一半,却可以和猫们闲谈。人能不能同时爱着15岁的少女和50岁的中年妇女,而且这少女和中年妇女只是不同时间域里的同一个人?如此这般,《海边的卡夫卡》给人想要一口气读下去的冲动。
故事固然奇特,但风格却和《挪威的森林》没什么不同。舒缓淡雅,细节丰富。随便两个人都可以很随意地就人生意义和性爱谈论一番,就像你我谈论天气和流行歌曲。我想日本的日常生活也未必如此,村上不过省略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表象,让小说里面的人物直接了当地触及人生这一本体。灵魂是害羞的,在人多的时候,在光天白日之下藏匿在皮囊里面。需要我们营造了氛围,布置了场景,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然后毕恭毕敬地去请它出来。灵魂开始活动的时候,我们直接面对最脆弱的自己、最裸露的自己、最真实的自己。就是说开始思考生之意义,时光又是什么东西,我们接受什么,摒弃什么,诸如之类的问题。我很是羡慕村上小说里面的人物,田村卡夫卡(《海边的卡夫卡》主人翁)、渡边(《挪威的森林》主人翁、杰(《且听风吟》里的酒吧老板),统统绕过那些琐碎的准备工作,同其他人交流切实的思想。
当然我不奢望我的生活真能如此,只是希望有小部分的时间跟一小部分人能淡然地说着话,就像置身在村上的小说里。
15岁的少年背负着父亲对他人生的诅咒,决定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15岁少年。而这诅咒就是他将杀死父亲,和母亲和姐姐做爱。陡然看到这些谁都会觉得难以理解,而作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这样一个违背常理的事情讲得合情合理。整部作品笼罩在一种世界边缘的氛围中,有些地方像极了《罪与罚》里面入骨三分的心理描写。最终作者并没有让法律介入其中,这倒给我一种释然。总觉得法律并不人性,公平大概公平,却不尽合理。人有些时候做出违背心智的行动也是有的,是可以得到原谅的。
里面有一段描写琼尼·沃克杀猫的细节,充斥着暴力美学、死亡美学。几欲让人觉得杀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我们的价值观是如此脆弱,过不长时间就来一个上下颠倒。我继而又想,有太强的价值观定位的人是读不懂这部小说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现世世界无可无不可吧。15岁的少年只是在成长,艰难地寻找生活下去的意义。
这样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让人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性与爱的关系,时光与记忆的本质,处处有着隐喻。如果我早几年读到就好了——在我16岁的时候,我否认一切童年时代被动灌输的价值观,深深觉得自己孤独——那个时候读到这样一本书,就会释然很多。现在读也不算晚,促使我对我人生的那一阶段的形状加以深入的认识。
一本书,不坏的故事,同时让人思考很多,继而催使对人生某一阶段的深思。这样一本书,不失为一本好书。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范文二
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成长小说的最新版本。小说讲了一个日本少年的成长经历,15岁的田村卡夫卡,幼年时被母亲抛弃,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的少年”,怀着憎恶父亲的念头出走,因为他要逃遁父亲的诅咒——他将杀父、奸母、与姐姐做爱。
小说通过十五岁的田村卡夫卡和怪人中田两条线索来展开描写,如果说少年的故事以现实描绘为主,那么中田老人这一部分则充满魔幻色彩,集体失忆,人与猫交谈,天降鱼雨和蚂蝗雨。在小说中田中面对的是外部世界的凶残和邪恶,而少年田村卡夫卡面对的则是内心的诱惑和罪孽,最终这两条线索在高松会合了。问题是外部的罪可以用一把锋利的刀来终结,但内部的罪有那么容易一笔勾销吗?
小说中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最终无法躲避诅咒的宿命,这一切又是通过类似古希腊悲剧中的“卡桑德拉预言”、“俄狄浦斯情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悖谬和荒诞,日本《源氏物语》中“活灵”的怪异,科幻小说中的“时光隧道”这一切怪诞至极的情节来塑造完成田村卡夫卡这个人物形象。作品中的田村卡夫卡他被冲往世界的尽头,又以自身的力量返回,返回之际的他已不是他,他已进入了人生的下一阶段。
《海边的卡夫卡》力图通过事十五岁的少年的眼睛来描绘这样一个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他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在他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在他身体走向成熟的同时,精神仍在荒野中摸索自由,仍在困惑和犹豫。
责任始于梦中。值得注意的是田村卡夫卡杀父、奸母、与姐姐做爱,这一切均在似梦非梦中,杀父由田中完成的,但血却染在远在高松的田村身上;奸母是在似真似幻的错觉中(时光倒流,母亲错把他当作是初恋的情人);与姐姐作爱完全是在梦中。这样写法的主要原因,作者也许试图从侧面说明,在当今社会,人类最应该做的不是忙着拯救他人,而是及时拯救自己。小说这样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很好的入世写照。当年,我们每个人懵懂而莽撞地扎入社会,内心也不是经历过相似的波澜吗?田村卡夫卡的经历不过更加夸张化写意化而已。
虽然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但是只要人没有在命运的旋涡里失去自己本来的面目,仍然坚守自己的位置,一切抗争就都不是毫无意义,尽管在命运面前,它是徒劳的。
岁月在流逝,或精彩或平庸我们都要活着承受,我们大家都在持续失去种种宝贵的东西,宝贵的机会和可能性,无法挽回的感情,但在我们的脑袋里,有一个将这些记忆保存下来的小房间。
小说告诉我们,罪孽的克服也就是罪孽的完成。这一永恒命运悲剧的内核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可以说没有多大改变,没有一种拯救是纯洁完善的。当年丧心病狂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如此,我国的十年文革也是如此。
《海边的卡夫卡》是后现代文学潮流之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宿命论的影子,关于原罪,关于男女的感情欲望,性的无法控制,暴力的无意识表现,战争的无可奈何。个体的生命是及其脆弱的,正如作品中左伯的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一个偶然,他被当作另一个人被打死,而且不了了之……我们大多的时候,不过是钟表的摆,按着规定的轨迹运行,无力左右什么。
命运就是沙尘暴,你无处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经不是跨入时的你了。
在小说中,村上以其独特的逻辑语言,摧毁了梦与真实、现实与超现实、此世与彼世之间难以攀越的高墙,填平了横亘人世与异界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田村卡夫卡作为未成年人,他的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在世界的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在波涛汹涌的世界上,有企图伤害他的力量,也有温存和美好。好在年轻,他终能经得住折腾,世界对于他来说,还有许多经历需要他去看,去听,去感知,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