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执行读后感
真正的执行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核心技术,另一个就是国际化视野。前者是我们中国企业迈向世界级水平所需要的硬件,后者是迈向世界级水平所需要的软件。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决不能关起门来和自己比,要把对比和追赶的目标锁定在世界级成功公司。
这是一条充满希望,同时也充满艰辛的道路,我们要到达目标取得胜利,就必须比世界级公司更努力,付出要更多。然而一个企业的成功,却不是个人的成功,他一定是有一个成功的坚不可摧的绝对执行的没有借口的团队。
现代企业需要执行型人才,但何为执行?执行的刻度是什么?
《真正的执行》这本书中,提出有执行能力的人,是那些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他们有三个特征“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是强调“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的团队;一个有执行力的公司,一定是针对客户价值聚焦能力的公司等等。这与目前中国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历史使命是很相符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想赶上并超过世界级优秀企业,这样的个人,这样的团队,这样的文化是必备。
企业的竟争,就是人的竟争,而人的观念、精神和勇气,往往能起关键的作用。
执行的48字真经: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战略)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真正的执行》读后感范文二
一鼓作气把《真正的执行》读完了,重点的部分读了2遍。对“执行”一词
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感受最深刻的几点,分享如下:
一、超越期望:
“中层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做大气层,把高层战略的大部分热量都折射和损耗掉。要么做放大镜,把太阳的光芒聚集到一点,把纸点燃。如何做放大镜而不是大气层?首先,找准位置;其次,聚焦目标;最后,要超越期望。
中层超越上层的期望,才会有下层超越中层的期望。当我们说关键在中层,我们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中层不能够超越上层的期望,而他自己又要求下层超越自己的期望。”
(第5章中层执行力)
最有体会的部分聚焦到做放大镜的第3个要点:超越期望。这一点我尤其有感触,之前并未系统性地去考虑该问题,经姜汝祥博士这么一说,豁然开朗。结合工作具体谈一些收获:
收获1.1(自省):中层在工作中,下意识地希望下层能够超越自己的期望,但常常忽视自己有没有超越上层的期望。我们要常常问问自己:公司制定的业绩目标能不能超额完成?团队建设的速度能不能比上层预想的快一些?自己的成长速度能不能让上层惊喜?
收获1.2(做法):具体到如何超越期望,我认为主要有2点:速度更快、质量更高。
l速度:比如上司交给我们的某项任务,我们要考虑如何在上司预期的时间之内提前一些完成,甚至可能只需要上司所期望的时间的一半;不要被时间和上司追着跑,自己应该想办法跑在时间前面。
l质量:比如某一项目,我们应当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把一些关键事项按更高标准来完成,超出预期计划效果。
收获1.3(资格):只有中层切实地做到了超出上层的期望,我们才有资格跟下属说要超越我们的期望。
总的来说,上层是通才,中层是专才,我们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做到超越上层的期望是正常的,否则公司不但不进步,反而要倒退。这一点我希望自己时刻反思。
二、授权:
“授权到什么程度?原则上,授权与监督成正比。你的监督能力到什么程度,就授权到什么程度。
所以授权不存在授多少权的问题,只存在你能够监督多少的问题。你的监督办法越多,你就可以多授权。反过来讲,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手段,宁可不授权。”
(第6章基层执行力)
在黄埔军校开班仪式上,也有同事向我提出我在授权方面的问题。按我以前的理解,授权就是权力下放,通过学习才知道监督和检查在授权中如此重要。
收获2.1(授权风险):如果只授权不去检查,全靠被授权者的责任心和能力,则授权的风险就产生了。在不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情况下,一旦做不好,那就是我们授权者自己的责任!
收获2.2(监督办法):“你的监督办法越多,你就可以多授权。”现在明白了,监督、检查与授权,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监督就没有授权。今后工作中授权时我要找到更多的监督办法。
收获2.3(如何授权):授权的第一要点是要找一个适合的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然后:
l清楚地界定授权的内容——清楚告诉他授权了那几项工作,他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各是什么。这方面我真的做得不大好;
l最后期限的决定——对于某一任务,要明确最后完成的时间,并记录在效率本中对应日期的事项中,必要的时候甚至让被授权人签个名。
l要有周期的检查,并在授权之前,帮助这个人去参加一些授权培训,经常沟通,来做一些授权的基础;——沟通是授权的基础,让他很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被授权,身上担负有哪些责任,最最关键是了解清楚接受这项授权他是否自愿,否则事倍功半。
三、行动思维:
“行动思维就是这种吃饭思维。先收拾东西走人,然后再问:到哪里吃?先有行动后谈目标。
行动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找最好的方法,而是找最快的立即见效的方法。
这个过程有点像吃梨。无论你怎么研究梨的分子结构,如果你不亲自吃,你就永远不知道梨究竟是什么滋味。所以在执行意义上,学问不是第一位的,实践才是第一位的,凡事要亲自做一遍。如果你不吃梨,你就不知道梨是什么滋味。”
(第3章执行是金,只讲行动和结果)
收获3.1(行动效率):以往在做一些重要而不紧急工作的时候,比如起草一份重要文档,脑子里面总会下意识地有一种想法——找个完整的时间好好思考一下,然后再落笔。其实这样无异于降低工作效率。然这种情况有所改进,看到这本书,姜博士的一番话再次引起我的思考。其实如果我不落笔去做的话,可能永远也不会有思路,至少应该先落笔把框架和想法写下来,然后再进行不断修正,而不是要等到考虑完美了之后才开始行动,只要动起来,后面的想法和做法是可以不断修正的,如果不动,那事情就永远停在那里。
收获3.2(一线经验):如果不去一线,就好比不亲自吃梨子,就永远不知道梨究竟是什么滋味,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无法带领大家“种梨子”,如果说是带领的话,那也是瞎指挥。不论有多忙,一定要深入一线,了解我们的客户是怎么想的,我们自己才会有思路。同样是行动思维,不要等时间全部规划地很完美了再出去,现在可以先动起来了!根据拜访一线客户的安排再去调整时间。Y总说得对,缺乏一线经验已经成为我们的瓶颈,如果不能突破,成长将极为缓慢。
总结:感想还有很多,不一一细述。以上是我在本书内容中体会最深的3点,我认为看完一本书如果能有3点深刻感想,并且能指导自己的行动,促成自己的改变和进步,那这本书已经很有价值了。执行理念是百看不腻的,后面要再抽时间细读,慢慢消化吸收,并成为自己理念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