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故事读后感
科学创新故事读后感范文一
《科学创新故事:"禾下乘凉梦"这样开始》力图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上下功夫。《科学创新故事:"禾下乘凉梦"这样开始》讲述了几十个科学史上的创新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使《科学创新故事:"禾下乘凉梦"这样开始》成为一部全方位启迪人生智慧的生动教材,化为一曲有关科学的绚丽多彩而又妙趣无穷的华彩乐章。
其中讲了咖利略山西省一个"不起眼"的中学生。 可就是这个中学生,在1986年竟使制造保险锁的工程师们大吃一惊。赵玉祥的巧妙发明是:他去上学的时候,在外面用普通门锁把门锁上,屋里的人照样可以开门出去;屋里的人插上插销,外面的人也可以开门进去。当然,这只有拿钥匙的自家人才能做到。这项发明说来也很简单:用一长一短两片门锁搭扣,重叠起来,都钉在门框上,短的在里面固定,长的在外面,可以活动,而且朝屋里的一端做成钩状,以便钩住插销。 这样,外面的人虽然用锁锁上,但屋里的人拉开插销照样可以开门出去;屋里的人插上插销,外面的人只要把那片活动门锁搭扣往下按动,钩子离开插销,也可以把门打开。赵玉祥用了两面神思维和逆向思维方法,巧妙的解决了保险锁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一等奖。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 (1629~1695)等主张光的波动说一光是一种在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但在当时微粒说更符合人们的直觉,加上牛顿的威望等因素,微粒说占了上风。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1773~1829)在皇家学会宣读了《关于薄片颜色》的论文,提出了干涉、波长等概念,用着名的双缝干涉实验支持了波动说,使沉寂了近百年的波动说又复活起来。同时,法国科学家菲涅耳(1788~1827)给光的偏振现象建立了经过实验检验的数学模型……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科学创新故事》读后感范文二
孤灯下,品清茗,伏案读《科学创新故事》。暗黄灯光下,掩卷沉思,不禁百感并至。
科学的创新路上,往往有一些人的名字彪炳史册,一些人的故事传载千秋,就像一位伟人一样。他为了让梦想开花,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他知道,那亩亩田地是他的梦,那条条土路是他的梦之路。历经数十度春秋,终于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我们见证了科技的力量,感受了创新的神奇。
他就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立足于田地的学者,一个解决世界吃饭问题的科学伟人。
他,学农出身,建国初期,亲眼目睹了人民饥饿痛苦的现状,萌生了让"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的梦想。面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一世界经典着作中论述的权威结论,袁隆平不迷信,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依据对遗传学的认识,对实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他认为,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经反复实验,终于成功研究三系杂交水稻。他当之无愧地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
极高荣誉与闪亮镜头如潮水般涌来,可是他不满足,又成功研究了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67岁时又使超级杂交稻再次呈现绚烂夺目的光芒。2000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一年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而且达到了日本IRRI(国际稻米研究机构)制定但至今尚未实现的标准,再次创造了领先世界水稻超高产竞赛的奇迹。
科学需要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在袁隆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当时他34岁,一口气干到今天82岁。这期间无论是十年文革政治风云还是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无论是默默无闻还是功成名就,他都没有停止自己的科研活动。诚如袁隆平所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近五十载的奋斗终于换来了今日的巨大成功,手里掌握数以千计的科研经费,以过千亿身价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榜首。"虽为巨富名人,但仍生活极其简朴,奔走于田间地头,探索不息。
科学需要一种情怀,放下功利,树立改变世界的理想,踏实奋斗。正如袁隆平一样三四十年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扎根于湖南的片片实验田里。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因而这种探索也很有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是放下功利、作风踏实的科学情怀。
为何每一年揭诺贝尔奖的时候,国人总有几分落寞?为何东南亚各国称中国航母时多缺陷?为何"黄岩岛"、"钓鱼岛"事件愈演愈复杂?原因就是科学科技的水平未达到世界顶尖,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功利化。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与荣誉,而是一种科学情怀。当下,中国并不缺少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情怀和人文精神的巨匠。一些人常常在金钱、美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甚至欺骗造假,这种行为注定无法被历史所铭记。
科学需要一种情怀。不要将名利当包作袱背在身上,要将它踩在脚下作垫脚石。不要被所谓的"颜如玉"、"黄金屋"所诱惑,要坚守住生命,在布满荆棘的科学之路永远踏实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