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漫谈读后感
教海漫谈读后感范文一
寒假里,打算读《教海漫谈》的一部分,可读了第一篇就有点放不下,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是囫囵吞枣似的读了整本书,尽管不是详读,可是却能感受到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里都充满了一位教育家,一位教师对他的学生们,对所有孩子们的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充满智慧的爱,生动活泼的爱。记得沙·阿·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里说过:“要全心全意地爱儿童,为了这样地爱儿童,就需要向儿童学习如何表示这样的爱。教师应把每个学日,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儿童的礼物。教师与儿童的每一次交往都应该使双方感到喜悦和快乐。”
“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的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只有学生们满意的那种教学方式,才是正确的。”
看来,两位“老师”都是这样做的。
我想:“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也会那样呢﹖”也许不会太久的。正如新课标实施中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它将关注孩子们自由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都集中在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中,而不是“分数”。到那时,不,就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积极乐观地深入了解每个孩子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去创造温暖关爱的环境,探索最优办法,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对学校有一种由衷的向往,那时才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愉快教育,我们的孩子才是快乐的学习。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
《教海漫谈》读后感范文二
从教多年来,对知识的渴望始终是如饥似渴,课堂上自己经常感觉力不从心,每每借助于所读之书将课堂控制的游刃有余之时,那份喜悦是无以言表、笔墨难尽的。所以我更爱读书。我校启动了“书香校园”行动后,学校多方创造条件,除了全面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以外,还多方求购了朱永新、李镇西、窦桂梅等名家的教育专着,这些名着如期地走进了教师的生活。书的香气弥散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我读书的激情也被点燃,身不由己地跟随大家到教育名着中驰骋思维,感受那份幽远的精神芳香。在与教育名家近距离的对接中,被震撼着、感染着,犹如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不知不觉中,驾驭课堂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执教优质课的成功,让读书的热情更高涨起来,我想,从此我更加与书结缘,今生今世,与书相伴,与幸福相随。利用暑假,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不自觉的拿起笔来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刚踏进学校这个大门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甚至什么也不会,不知道上课的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于是就需要老师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的!